跳出固有模式的桎梏,根据市场变化构建全新打法,将是破局突围、寻找机会点的逻辑。
具体而言,从品牌、产品、服务、营销、品类等角度入手,都可能找到突围的窗口。
向品牌要新机会,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策略,早有企业沿着这条道路前行。
通过做“一米宽一万米深”的生意,全力打造细分领域的标杆企业,成为品类领导者,抢占更大的份额,无疑有潜力打开发展前景。
据大材研究的观察,已有软装品牌付诸行动,比如领绣,明确提出“领绣墙布,墙布领绣”,力图成为墙布的代名词;雅琪诺定位“立面软装专家”,沃莱菲品牌升级为“水性墙布沃莱菲”,都力图从品牌入手塑造更为清晰的市场形象,成为品类领导者。
在新的突围方向上,多品类融合模式、整体软装模式被寄寓厚望。
分析认为,伴随一站式软装消费的激活,单品优势将逐步弱化,品类融合担当新的主攻力量。谁能构建自己的品类围墙,谁就可能完成企业的再造,率先破围而出。
结合近两年北京软装展、上海软装展的动态,我们已嗅到风向发生转变,拓品类承载了墙布墙纸企业寻找第二增量的重任。
展会上,已有红宝石、摩卡、天洋、宏绣、领绣、蝶绣、御秀、摩登野兽等数家知名品牌,展开了两种或三种品类融合的战略,一方面夯实传统优势业务的竞争力;一方面孵化新品类,促成融合业态的落地。
以领绣家居为例,以墙布为原点,推出搭配组合的窗帘和背景墙,打造整体家居空间方案,其窗帘新品类,放到了北京软装展上作为主推对象。
蝶绣正力推墙布成品窗帘一体化方案;御秀在墙布墙纸软装一体化的框架下,借助北京软装展发布50多个版本、500多种墙布窗帘爆款。而摩登野兽,则将品类拓展到窗帘、饰品为一体的软装。
多品类融合模式只是墙纸墙布企业迈出的第一步,更大的动作是向整体软装挺进,其难度更大,但想象空间也更广阔。
正是在北京软装展上,雅琪诺融合墙纸、墙布、墙咔、窗帘等全系产品,提供一步一景的方案化体验。
爱漫时同时展出墙布、窗帘、墙纸、墙咔、高端独绣、热熔免胶墙布、皮雕等新品,向一站式软装靠拢。
格莱美以高端软装产品集成商的定位,经营18家战略合作品牌,比如家居布艺品牌Bru、ARMANI CASA、意大利墙纸Missoni等,提供整体软装方案。
欧派进入软装整体定制市场后,已整合墙布、窗帘、家具、墙咔、墙纸、床品、地毯、灯饰八大品类,为消费者提供从设计、选材、生产、配送、售后的一站式整体软装设计服务。
对这种新模式的看重,继续表现于2023年的北京软装展,主办方明确提出围绕全屋软装主旋律,通过深挖产业链条、整合跨界资源,推进软装一体化进程,并突出以墙面装饰为核心的整体软装;窗帘与墙布的融合发展等。
大材研究认为,无论是多品类融合,还是整体软装,一旦跑通模式,将带来软装市场的大跨越,也将为入场的头部品牌提供强大动力。
从产品特色入手,实现差异化竞争,也是可行的战略选择,例如以设计为突破口,多家墙布品牌把握家居审美变化,以素色简约、新中式、网红爆款等设计路线入手,将某种风格做到极致,亦可助力企业从同质化竞争中突围。
步子迈得更大者,则上马智能生产线,提供从设计、制造到送装交付的定制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另一种选择是,以核心产品为主线进行迭代,打造王牌产品,也可能助推企业收获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比如领绣的墙布就相当典型,今年已升级到第四代覆盖型淋膜墙布。
产品赛道足够宽阔,能够容纳丰富的想象力。无论如何展开新布局,把产品做到极致,打磨功能品质,提升颜值,依然是我们拿下战局的基本面,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动摇。
当产品、营销陷入内卷泥沼后,服务提供了差异化的新选择。
墙纸墙布服务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较大的升级空间,一些公司力图借此破局。
例如:汇明墙布的A+服务,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由前期的A+设计、后期的A+施工、长期的A+售后等构成,设计环节提供墙布的搭配方案;施工环节由“裱糊工”负责,保障交付效果;售后服务方面,重点是五轮回访、客服热线、十五年质保承诺等。
此外,包括米兰、沃莱菲、艾是知色等北京软装展的常客们,均在服务上有所动作。
墙纸墙布行业用四十年时间,培植起一片相对肥沃的产业沃土,领跑者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能否再次起飞,还得看是否能突破原有的框架,找到更高起点的跑道。
这两年的探索,或许已积累起底气。
接下来的情况究竟如何?计划于2023年举办的第33届中国(北京)国际墙纸墙布窗帘暨家居软装饰展览会(简称:北京软装展),预计将有一批实力派企业给出新的答案。
(文章来源:大材研究,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