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续看到一些地方的家居建材商户,联合要求卖场减免租金,有些甚至采取了比较激烈的对抗措施,免租达不到期望值,就决定统一关停店面,不再营业。
尤其是武汉的情况,很有代表性,武汉市装饰建材家居发展商会出面,发布了一项通知,其中提到:
卖场顾客依然很少,各家居品牌建材商受严重影响,经营举步维艰,希望卖场采取果断措施,出台减免政策。但遗憾的是,商会谈判小组与卖场沟通无果,免租达不到商家的期望值。
由于不能达成双方期望的效果,所以商会各品牌一致决定,在武汉的五大卖场里,从12月24日开始统一关停店面,不再营业。

(图片来源于拍信创意,侵删)
走到这一步,自然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停业,商户遭遇损失,影响顾客信任感;商场也无法独善其身,一些商户停业了,商场就会显得更糟糕,给顾客的印象会非常差,继续流失顾客。
不停业,客户过少,商户经营也会面临亏损。当然,开业的情况下,多少还有一些收入,停业了,可能团队也散了、收入也没了,更糟糕一些。
或许以此施压,争取卖场的让步。
更理想的结局自然是,双方各让一步,在减免力度上寻求一个平衡。
卖场能够给予一定的减免支持,而商户们也能得到经营压力的缓解,双方共同携手,闯过当前的难关。
这并不是武汉的个案,据***息,在安徽也出现了商户联名要求降租减租的现象,曝光的一些短视频里,商户们在卖场口拉起了横幅,上面写着:员工要生活,企业要生存。诉求也是要卖场减租免租。
一种不容小视的可能性是,或许更多城市都会发生上述现象。尤其是那些客流量非常差的商场, 经营情况比较糟糕的商户们联合起来,要求商场减租免租。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不是一件好事。大材研究的建议是:
1、大的方向是,卖场与商户是生命共同体,商户的业务好,卖场的价值就高,收到租金更顺利,升值空间更大。
而卖场经营出色,就有资金投入经营改善,比如加强推广,给门店带来流量,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疫情冲击、年末淡季,没有谁是幸运者,或许,只有共同承担,共克时艰,才有望走出困局。
2、根据经营情况,商场不妨事先准备减租措施,给商户们一定的支持。只要商户闯过难关,续租就比较稳定,对商场的持续经营,也会有帮助的。
抢先准备减租等措施的好处在于,主动给支持,主动表示减租,更能够赢得商户们的支持与信任。
而被动减免租金,是被商户逼的,效果就差了一些,而且很难达成共识,不利于双方增进合作关系。
3、多管齐下,为商户减轻经营压力。
平日里,在大的卖场里经营,运营成本是很高的,比如房租、广告费等,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商户们还能撑一撑,但到了生意难做的时候,这些支出带来的压力就会很大。
那么,处于此种特殊环境下,大材研究的建议是,把一些能够减掉的费用,都争取减掉,让商户们轻装上阵。
即使减免力度有限,也可以配套缓缴、分期等措施,收一部分,缓缴一部分,到三四月进入旺季后,再补缴。
4、从客流量入手解决经营难题,而不是局限于减免租金的思路范畴里。
生意好一些,商家有钱赚,能看到前景,其实并不会提出减租一类的要求。
生意怎么才能好?靠的还是客流量。
大材研究认为,越是艰难的环境下,卖场就要越努力,绝不能仅仅提供经营场所就了事,而是要把赋能的工作做全做深,联手商户一起展开新的营销攻势,掌握新的流量获取方法,联手扩大流量来源,以破解困局。
表面看起来,减免租金带来的帮扶效果比较直接,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今天减了,明天呢。这个月减了, 下个月呢。
生意不改善,客流量不上升,靠减租肯定撑不下去的,走不远的。
根本问题的解决,还得依靠根本措施。卖场牵头组建主动营销团队,联动商户的人员,主动出击,寻找流量,解决经营难题,这才是长久之道。
5、现在的困难很难说是暂时的,商户叫板卖场只是当前的一个缩影,也可能是明年的不好的预兆,还会有多少经销商走不下去,不得不缩减店面、不得不关店退场,一切都难以预料。
从现在开始,卖场摸一摸底,了解商户的情况,把脉消费市场的变化,制定一套新的赋能措施,比如团队培训的帮助;联合营销的推动;线上流量的获取等,提前准备,一对一辅导,以便应对当前时局,显得至关重要。
6、线下家居店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一个卖场,如果占不到核心位置,成不了本地的主打角色,未来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即使整个市场环境变好了,有些家居卖场也不能迎来局面的扭转。
最根本的还是自身竞争优势的塑造,要成为一座城市里的流量担当,要成为本地业主买家具建材的首选之地,要联合几百几千商户主动出击抢流量,才能够屹立不倒。
闯过一关又一关,迎来春暖花开,这个信心还是要有。我们,都不要倒在黎明前。
(文章来源于大材研究,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