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吊顶网讯:KEA宜家,一家来自瑞典的全球最大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在2016年公布的全球最有活力的品牌百强榜单中宜家排名第29名。如今的家居行业,宜家成功的商业模式业一直备受国内家居人推崇。其物美价廉的产品也受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欢迎。然而,宜家成功的背后并非一片光鲜。除了被广大国人所熟知的“夺命柜”事件和备受争议的“先购餐 后入座”事件。宜家在某些方面的做法也饱受诟病,如“避税”、“抄袭”、“假意环保”和“挤压供应商”等等。
宜家“光鲜”背后:那些饱受诟病的阴暗面(图片来源网络)
避税:隐蔽财富,逃避税款
与国内的家居企业绞尽脑汁想要上市不同,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一直声称“宜家永远不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对此,他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如果一旦上市,股东们必然要求获得更快、更多的回报,这将改变宜家的长远目标和运作方式”。这听起来的确情怀十足,然而宜家不上市的原因真的只是因为情怀吗?
恐怕不是。除了人尽皆知的品牌价值外,宜家在资本界最广为人知的,还有其数十年精心布局的全球避税措施。为了让宜家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合法途径将税收减少到最小值,坎普拉德将一家名为“斯帝廷·英格卡”的慈善基金会作为宜家的母公司,同时将宜家理念的使用权转给一家独立于家具店的公司——英特艾基系统有限公司。这样一来,宜家在避税方面就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宜家家具店必须支付给一笔许可费来使用宜家的销售理念,如果宜家的高级管理层想压缩某国分公司的利润,只要提高该国销售公司缴纳的许可费即可。而只要当地家具店在缴纳许可费之后没有利润剩余,那就不用纳任何税了。
宜家一再标榜其所有权归基金会所有,并不属于创始人坎普拉德家族,坎普拉德本人也屡次在媒体面前声称“自己和家人不拥有宜家一分钱”。然而深究其后,可以发现宜家集团背后的两大运行机构—英特宜家公司和英格卡控股公司的所有权并不清晰,“宜家完全不属于坎普拉德家族”这句话也当存疑。
在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的五人董事会中,坎普拉德家族占两席,分别是坎普拉德本人和他的长子彼得。基金会有一份运作章程,明文记载着基金会的运作目标和规则,只要不违法,坎普拉德可以随心所欲制定及修改章程内容。如此一来,坎普拉德控制了基金会,也顺理成章地掌握了基金会内的资金流向。
为此,宜家长期以来都面临着社会观察家的批评,1996年的《时代》杂志上写道“只要在瑞典和德国这样的福利国家碰到税收方面的问题,英格瓦·坎普拉德就会把自己的社会良知丢却。”所以,与其相信宜家不上市是为了情怀,不如说是其家族为了隐蔽财富、逃避税款,防止上市后投资人要求的公开透明使其丧失控制权。
抄袭:修改局部设计,规避维权申诉
宜家抄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有些抄袭的产品成为了宜家日后鼎盛的基础。尽管宜家通过修改局部设计规避掉了来自各方的维权申诉,但也使宜家在国外的名声变得十分糟糕。
然而面对这一切,其创始人坎普拉德表示,世界上没有独一无二的新设计,人人都在你抄点我的,我抄点你的,设计师都是在他人的影响下产生灵感的,根本没有纯粹的新设计。
但是老爷子的话你别当真,如果宜家发现你存在山寨宜家的行为,则会不遗余力地调动全球的法务团队,毫不留情地将诉诸法律手段。
假意环保:视而不见上游供应商非法砍伐天然林
在环保问题上,宜家的表里不一尤为明显。宜家是全球木材消耗大户,平均每年耗费全球1%的森林资源。尽管宜家并没有蓄意破坏生态,甚至还在印尼的婆罗洲上进行热带雨林恢复试验。但面对上游供应商非法砍伐天然林,却长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主动追溯木材来源是否合规。前几年,宜家一度禁止对外发布《家居指南》,因为英瓦尔担心,有人会根据这本购物手册,去推算出宜家每年砍伐的树木数量。
宜家除了几个核心工厂以及欧洲的工厂外,在东南亚尤其中国的产品采购,通过不再严格要求审查材料来源的方式,压缩成本把这份责任转嫁给中国的加工厂。据说,宜家在中国使用的木材资源有超过70%都无法追查到其具体来源。(基本来自中国东北天然林场以及俄罗斯天然林场)
2013年,国际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对宜家子公司Swedwood集团在俄罗斯和芬兰边境卡累利阿(Karelia)北部的伐木工作进行调查发现,这家公司为了寻找制作家具木料,居然砍倒了一棵生长了近600年的古树,后来,FSC吊销了宜家此前被授予的森林管理证。此事一经曝光,宜家此前建立的环保先锋形象开始崩塌。
挤压供应商:牺牲代工厂利益,出问题让供应商“背锅”
凭借其做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数十年的经验,宜家在与代工厂的合作上为了降低成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并且很多都以牺牲代工厂的利益为代价。
宜家的订单一般都非常大,工厂想要支持这份订单就必须投资大量的生产线与企业培训,而这刚好落入了宜家的掌控之中。宜家自身调教出来的独特生产线无法轻易地修改以生产其他产品,因此宜家一边继续用超级订单挟持代工厂以极低的利润为其生产家具,一边肆无忌惮地提高产品品质要求,进一步增加代工厂的生产成本。而那些没有达到宜家标准的代工厂则会被无情地抛弃。
不仅如此,宜家的供应商还要承担帮宜家背黑锅的任务。无论是供应商使用童工、活拔鹅毛、还是偷伐木材,宜家为了低价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事件曝光之后就把责任一股脑推给供应商,表示次级供应商太多,无法一一控制他们的行为。
在追逐利益的商业王国里,我们的确乐于看到成功者在站在舞台中央讲述神话。但是,当你看见了隐藏在神话背后的阴暗时,再次面对那些舒适的桌椅和温馨的灯光,你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