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吊顶网讯:近年来,家居建材行业不景气,家居行业频传企业跨界的消息。家居企业不再死守着自身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受市场、消费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积极调整战略。日前,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透露将投建影院、儿童娱乐中心、健身中心、等项目。而此前集美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尚品宅配与极米科技联手等也备受关注。如今,家居领域不断传来企业在全新领域放大招儿的消息,这其中有何玄机?
解析:家居企业频跨界有何玄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居然之家完成与耀莱成龙国际影城的签约
据悉,10月24日,中国首届“SUNHOME跨界峰会”在深圳成功召开。共同家居企业“不务正业”涉足多业态
。居然之家:“5年内市场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利润50亿元;10年内市场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利润100亿元。”这是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在2000多位家居业人士面前放出的豪言壮语。而这样的信心,离不开居然之家在发展战略上的调整,“大消费”已经成为居然之家下一阶段布局的重点。据汪林朋透露,居然之家会在家居、建材超市业务之外,投建影院、儿童娱乐中心、健身中心、养老用品中心等项目,前已完成与耀莱成龙国际影城的签约。而这样的信心,离不开居然之家在发展战略上的调整,“大消费”已经成为居然之家下一阶段布局的重点。
集美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 打造多种业态综合卖场
今年,集美更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把汽车体验馆引入家居卖场。年中,集美集团旗下北京首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环耀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首资环耀比亚迪新能源城市展厅,在位于集美家居大红门店9号馆的新能源汽车体验馆开幕。
据集美家居总裁赵建国介绍,未来将把大红门店9号馆打造成一个占地4万平方米的新能源展示平台,除比亚迪,上汽、北汽等多家知名企业的产品都将在这里进行展示,集美家居还将在京城五店建立专门的展馆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展示,打造集展示、体验、销售、高峰论坛甚至拉力赛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及配套充电设施展示区域。集美如今也不再是一个专门经营家居、建材类商品的卖场,而是变成了囊括家居建材、红酒、酒店、皮革、电器等多种业态的综合卖场。
闽龙广场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营销 闯入了家装领域
目前,北京很多家居卖场都在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其他经营形态。闽龙广场作为闽龙陶瓷总部基地的升级版,集陶瓷、古典家具、餐饮、金融等多种业态于一体,改变了原来只卖瓷砖、洁具的专业卖场定位。然而新的尝试却遭遇了市场低迷。在行业面临洗牌之际,闽龙广场提出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营销,成立北京好家居联盟,着力于联盟商家的品牌建设与创新营销。此外,在中国陶瓷第一街开街六周年之际,距离陶瓷一条街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出现了一栋充满时尚气息的建筑物,这是“BD百舵联盟”的旗舰店,而闽龙陶瓷总部基地便是该品牌的“后台”。此举告诉业内,专业卖场也闯入了家装领域。
探因:迫不得已还是顺势而为?
电商的去中间化和跨界的便利抢占了传统商业的市场,商业模式的转型已迫在眉睫。而“消费结构正在从‘吃穿住行’向‘娱教医养’升级”是汪林朋着重指出的变化之一。“消费需求的变化,为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汪林朋表示,居然之家将向“大消费”迈进正是基于此。他指出,未来居然之家将向消费综合体转型,打造中高端家庭消费生态圈。
家居领域的企业为什么不谋而合地发展主业务以外的业务领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或许与当前家居行业的形式不乐观有关。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指出,在新常态下,家居业面临三大拦路虎。他指出,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市场竞争变得更加“你死我活”。大部分企业将会逐渐面临销售疲软、利润下降,甚至倒闭的问题。同时,互联网对传统商业形成巨大冲击。在谈到布局新能源的初衷,集美总裁赵建国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是集美家居选择跨界建体验馆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家居卖场早已是一片红海,除了拼价格以外别无其他,而新能源却是一个朝阳产业。
专家解读:家居企业将业务和产品线延伸主营业务之外有何玄机
“未来即将涉足的新业态,究竟是沿用现在的品牌,还是塑造一个新品牌,我们目前还没有想好。”某家居副总经理孙先生表示,目前他们发现,这两种方式似乎各有利弊。事实上,品牌跨界时是否沿用同一品牌名,不仅是家居企业所面临的选择题。对此,业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业内人士指出,家居品牌玩跨界有一个共性——围绕自身的客群去延伸,让品牌更加亲近大众,让品牌文化渗透到目标消费群体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非主业务拓展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域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拓展主版块以外的业务时,领域的选择其实颇有门道。在业内专家看来,家居卖场将经营范畴从家居供应延伸至多业态经营可谓顺势而为。事实上,品牌“不务正业”并非家居领域的专利。范思哲咖啡、普拉达酒吧、香奈儿餐厅、富士集团的化妆品等等。这些听起来不着边际的事情,正是各大品牌当下的尝试。越来越多的品牌将业务和产品线延伸到主营业务之外。
失败的原因有时候是品牌自身所在行业产生的固化印象让消费者难以接受它在新领域的品牌形象,有时候则是由于对延伸领域与主营业务本末倒置而损伤了原有品牌。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在扩张自己的业务范畴、选择品牌延伸的战略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的跨界都会取得成功。
延伸阅读:
二胎政策引二胎家具大卖 昂贵背后是安全吗?
“走自己的路”——中国家居业的未来方向
物流界的“天龙八步” 建材大件双十一物流之忧不用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