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吊顶网讯:家居行业内的产业延伸意味着行业内的资源整合,也意味着资本的有效配置,让企业探索更多盈利点。为了更快的挖掘市场商机,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开始寻求产业链横向或纵向的发展。有的企业则着眼于整个产业链,将商业触角触及各个领域;家居企业考虑多元化的跨界发展无可厚非,不过,跨界最终考核的是企业实力。
家居业频繁“跨界”的背后蕴藏怎样的商业秘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居也“跨界”是自主选择还是无奈之举?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家居行业的变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互联网电商兴起,抢占了很多家居市场份额。家居企业涉足外行并不少见,在今年动作尤为频繁。今年,集美家居参与投资的两家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先后亮相。居然之家在“大家居”之路也一路疾驰。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曾表示,目前国内消费正在从“吃穿住行”到“娱教医养”的转型升级。他说:“现在消费者已经逐渐从生理需求转型升级到精神需求,居然之家也要从之前的解决消费者住的问题进行创新。跟上大消费时代的来临,是企业发展的势在必行。”
在资本市场,类似涉足外行的动作也有很多。在2015年,德尔未来确立了“智能互联家居产业+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双主业的发展战略,今年5月,德尔未来收购苏州百得胜智能家居,同时与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融创房地产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布局环保智能家居;2016年9月,收购厦门烯成石墨烯53.89%的股权。
而对于家居卖场而言,本质上讲传统家居卖场并非零售模式,而是“商业地产”模式。因此,卖场多元化转型互就要解决商业模式问题,不收租金靠什么盈利这将是最大的挑战。新业态的引进,并非单纯解决“把场地租出去”的问题,在以家居经营为主业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客流资源,将看似不相干的两个业态融合起来创造价值,似乎比单纯地打折促销吸引人来买家具聪明得多。家居产业的价值来源并非场地的“一亩三分地”,资本、品牌、数据,一旦到达一定量级,都是可以生财的资本。
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不约而同瞄准家居全产业链
在今年,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的动作都不约而同瞄准家居全产业链。汪林朋表示,居然之家将每年拿出3亿元投入“设计家”,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开创家居行业做电商的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汪林朋也提议品牌厂商把产品数字化、3D化,实现厂家、卖场、经销商、消费者的无缝对接。
无独有偶,在今年6月红星美凯龙30周年庆上,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宣布实施1001战略。依靠线上线下一体化赋能的互联网+2.0模式,红星美凯龙将联合泛家居行业共同打造1个商业生命共同体。从线下实体店面的拓展,到互联网平台的业务外延,再到设计平台和个性美学的铺设贯穿,红星美凯龙意欲在泛家消费产业链上下游实施标准统一、精选开放、数据打通、全程响应的泛家居消费共享经营模式。
在资本市场上,家居企业的动作也不少。从2016年中报来看,大亚科技木地板营业收入19.8亿元,约占公司总营收的73%,是大亚科技最主要收入来源。今年9月,大亚科技已更名为大亚圣象,依托“圣象”品牌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市场口碑,有望辐射至木门、衣柜等其他大家居领域。而金螳螂从客户端到手机端的全面布局,形成天猫、京东、官网、自媒体、APP多个渠道。
跨界合作引相关产业合力发展求共赢
家居卖场扩大了家居经营范围,同时也就意味着延伸了产业链条,赢得了另一拨消费群体。家居卖场从此不再只是一个仅卖家居产品的地方,文化产品的汇集将为其带来新的文化客户群。总而言之,家居行业的跨界模式还是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但前提是紧跟潮流的同时需要结合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才能有新的突破发展。
着眼于全产业链的产业延伸,敢于出手的企业并不多,这需要积累多年的资源和雄厚资金支持。两大家居流通行业的企业有这个野心,我们也乐于看到产业延伸与整合带来的结果。也许未来设计将回归本位、物流不再让人痛苦、购买体验更为顺畅,让家居消费变得简单、充满乐趣。
在互联网电商的冲击下,百货、电子、金融、家电等各行各业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有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案例。但就家居行业来看,家居卖场的适应和转型扔处于探索阶段。在时代浪潮颠覆之下,不改变意味着等死,传统家居卖场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