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吊顶网讯:“不抄,能活吗?”面对这样的质问,家居业特别是中小规模木质家居产品的生产企业,您脸红吗?然而,实际情况是:不仅家居行业,其他各个行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同质化。究其原因,除了成本高之外,“人才荒”也是制约家居企业健康发展的老大难。家居企业靠什么吸引设计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将完美的创意和理念转化为颠覆性的产品?家居产品如何走向差异化?能否避免仿款,独具个性?
日前,大自然家居2016年首场设计师推广活动在青岛举行。同期,大自然家居有限公司推出“大自然设计工坊”板块,正式面向全球建筑及室内设计师招募产品设计合伙人。大自然家居将产品设计合伙人模式引入到家居行业,重拳打造“设计工坊”,扶持和培育独立的设计师系列品牌产品,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和态度满足消费者对家居产品的个性消费需求。
转型升级新中产在崛起
自今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中国传统制造企业产品创新和升级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而中国传统家居建材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从品牌驱动、渠道驱动发展到产品驱动阶段。如何改变产品创新不足、差异化不明显?如何改变低端“价格战”的窘境?这些是家居行业转型升级绕不开的问题。
尤其是在中产阶层崛起的今天,企业欲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必须从产品入手。物美价廉时代早已结束了,品质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当品质成为标配,设计开始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品牌商们发现,只有提升产品的设计感、品位感,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才能避免被市场大潮拉入价格战。
以大自然地板为例。2015年7月,大自然地板携手中国著名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戴昆,推出了面向中产人群的极具个性化和设计感的大自然地板戴昆·设计系列;同年8月,大自然家居携手香港十大前端设计师之一的梁志天,联合推出梁志天整体家装。大自然家居副总裁兼地板事业部总经理林皓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设计的潮流不是孤立的,而是一脉相承的,持续推广系列化的、具有设计感的新品,是企业的战略方向。
消费导向以个性赢高分
其实,认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并非大自然家居一家企业。
今年,家居建材业不约而同地都在“玩设计”:从红星美凯龙30周年盛典提出“为中国生活设计”,到瓷砖领域的“环球酒店设计之旅”“中国室内设计新势力榜”,再到“中国设计星”“中国室内设计明星大赛”,乃至某衣柜品牌也与媒体联手,推出“2016室内设计大赛”;更让业界惊讶的是,个别家电企业,也跨界玩起了设计……
与此同时,在设计领域,一批资深设计师正以明星的姿态受到业界人士热棒。
其中,梁志天、戴昆、琚宾、邱德光等“创基金”的设计大师,尤为耀眼。他们不仅是各种设计大赛和奖项评比中的嘉宾、评委,更携手部分家居建材企业,推出带有“大师DNA”的产品。
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中国设计力量的崛起,更是中国消费群体个性化大爆发、消费者逐渐掌握话语权的时代趋势。“企业的产品设计师,有时会管中窥豹,与空间设计师相比,他们缺乏整体空间色彩布局这类的概念。所以,我们期待与戴昆的合作,能让新产品得到设计升级。”大自然家居市场总部总经理姚武鹏对《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透露,大自然与戴昆的合作,最根本的是消费导向。
“设计工坊”创新商业形态
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一句“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曾风靡一时。可是,哪里是真正的风口?恐怕只有试过才知道。很显然,大自然家居与设计圈层“亲密接触”的路径,与家居建材行业其他品牌相比,显得很另类。
产品设计合伙人,实质是什么?从字面看,不同于万科的事业合伙人,更像是小米“参与感”的翻版。对此,大自然家居副总裁林皓告诉记者,大自然家居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一直对原创设计情有独钟,甚至不惜代价,引进国际一流地板、木门、橱柜等品牌服务国人。但是,这还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态度。搭建平台、资源互换、利益共享,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大自然重拳打造“设计工坊”,扶持和培育独立的设计师系列品牌产品,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和态度,最大化地满足国人家居产品消费需求。简而言之,产品设计合伙人模式是一种商业结构,它能够更好地激发设计师的创作能力,促进消费者应用,进而把它转变成为消费力。
产品设计合伙人机制的良性运转,对品牌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自然家居地板事业部市场中心总监姚武鹏直言,制造企业想要在“工业4.0”时代掌控主动,设计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工艺设计也好、外观设计也罢,它们无一不在要求企业制造端口和生产端口的升级转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家居消费停留在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层面。但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家居消费不仅为使用功能买单,而且越来越看重对审美和品位的追求,这也对家居产品生产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即加强品质和设计水平。总体来说,家居企业需要抓住新常态下的新机会,推动模式创新、产品创新、设计创新,才能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