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吊顶网讯:提及衣橱柜行业,相信仍有不少人将其定性为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然而,走进不少定制家居企业的生产后方后,你会发现,鲜明的区域划分、井然有序的操作流程、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现在的定制家居工厂到处散发着现代气息,由“传统”向“先进”迈进,工厂新气象也正打破人们的传统认知……
表现:定制家居工厂“新变”
1、工作环境变干净了。众所周知,衣柜等家具在制造过程中,板材切割、封边、打孔、喷漆等多个环节,都易产生粉尘、异味、噪音,所以,传统家具工厂往往给人脏、乱、吵的印象。近年来,行业内时有爆出中小工厂因为车间环境差遭遇停工整改、查封的资讯。另外,家具行业出现高薪招工但鲜有年轻人愿意去生产一线的现象,也多源于此。
然而,根据笔者实地走访诗尼曼、科凡等定制家居企业的工厂来看,情况大不一样。干净、整洁的车间里,没有四处飘飞的粉尘,没有刺鼻的异味,宽敞的地面犹如室内运动场,搭配以清爽的蓝、绿色,就算是在当下炎热的夏季,也不会给人闷热的感觉。科凡定制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工厂在通风设施、除尘、车间细节设计等方面,更多的出于人性化的考虑,都在积极地为员工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
诗尼曼全屋定制工厂内景
科凡定制4.0智慧工厂内景
2、人少了、机器多了。过去,衣柜等家具的钻孔、表面打磨抛光、上漆、包装工序,基本都由人工操作,耗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不高,但由于当时人力成本低廉,所以对劳动力的需求比较大。现在,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中国的“人口红利”正不断消失,“机器换人”逐渐成为定制家居行业的新气候。
2013年,索菲亚引进全亚洲第一条定制衣柜企业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打破了第一代定制衣柜的手工生产模式和第二代“标准件”与“非标件”结合的复合生产模式。而这两年,进口的豪迈、比亚斯等开料设备、封边设备、排孔设备、自动包装机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定制家居企业的工厂里。对于切、封、钻、喷、装等工序,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和自动物料储运系统连接起来的加工设备,实现多品种工件的加工,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
索菲亚首条定制衣柜企业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一角
原由:市场规模骤增 倒逼定制家居工厂转型
为什么定制家居企业争相走上工厂的转型升级之路?除了顺应“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宏观环境之外,市场需求的骤增是直接原因。笔者通过对不少业内人士的采访,总结发现,生产后端重要性日趋凸显。新型工厂能有效解决产能问题,打破定制家居的生产交付瓶颈。
譬如,以前,小批量的定制生产,传统工厂还能应付,但如今,市场个性化需求崛起,订单持续增加,厂家不可能一个一个去切割、组装木料,就算能实现,消费者也没有耐心等待,通过智造升级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迫在眉睫。索菲亚营销副总经理周文明曾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随着市场订单量的增加,如果企业还是按照传统工厂的生产模式进行,企业不可能做大做强。”
今年诗尼曼实现70%以上的增长,重要的推动引擎之一便是智能工厂。根据董事长辛福民介绍,早在去年3月,诗尼曼的智能化设备改造、智能产能规划就在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上展开。今年新增的第三车间,产能输出是第一、第二车间的总合,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智能制造。而7月6日正式投产的科凡定制4.0智慧工厂,也将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服务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旨在保质保量的按时交付。
当遇上市场需求增长,对于定制家居企业来说,在供应链方面必须革新和重构后端生产系统。因为如果没有强大的生产后台支撑,碰到大的订单,就像是拿到一个烫手的山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有些东西不能忘
定制家居工厂的转型升级,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信息化技术,清楚掌握资源运转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人工堆生产线运行的干预,满足了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品质量。但是,相较于以德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制造业强国,我国制造业在智能化工艺技术、先进物流体系及数字化管控平台建设等方面尚有差距,产品质量问题仍是我国制造业心中的一道疤。
因此,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之一,定制家居行业如何真正践行“工匠精神”?如何依靠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我国家居制造的自动化水平,以及人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定制家居企业必须思考和经历的智慧工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