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一直以来的高速增长进入放缓状态,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就是佐证之一。面对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很多集成吊顶企业发展陷入困局之中,资金不足、市场销售利润大幅压缩,将很多中小集成吊顶企业推到了破产的边缘。应对经济新常态,产业升级成为必然,产业集群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那么,集成吊顶的产业集群究竟应该把握哪些重点工作?
产业集群 吊顶企业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助力(图片源于网络)
集成吊顶行业正式进入调整期
中国集成吊顶业已经到了一个调整期,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新情况下,一部分企业将被市场淘汰,一部分企业面临转型升级,这就需要政府和协会给予支持、扶助。中国集成吊顶行业有巨大的内销市场和需求强劲的国际市场,然而要保持中国集成吊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在集成吊顶制造管理,研发新材料,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做工作。
新常态下,集成吊顶产业集群如何把握工作重点?
1、注重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提升集成吊顶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如何挖掘企业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文化底蕴是集成吊顶产业集群完成转型升级的重要部分。集成吊顶产业集群可以集合多个企业的力量,共同打造整体品牌形象,提升整体价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积极参与行业内和社会的各种活动,提升产业集群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产业集群间信息资源共享
当前是一个信息时代,企业对信息的了解程度关系到企业的前途甚至命脉。中国集成吊顶协会组织各个地方协会对各个特色产区的经济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通过协会对产业集群状况的调研,获知各个特色产区的发展情况、了解所碰到的困难,全力部署2015年中国集成吊顶协会对各个特色产业区域的扶持。希望各个地方协会能够协调组织,做好产区经济数据报送工作,也希望各产区企业能够全力配合。
3、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中国集成吊顶行业的很多重点产区都是在2003年以后形成发展起来的,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产品畅销,企业扩张,产能提升方式优化,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现在看来,这些产区的企业建设,无论在生产组织、生产工艺、产品结构、产品品质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形势。4、利用展览会平台促进产业集群之间的合作
集成吊顶展览会是企业开拓渠道、提升知名度、增加交流与订货的行之有效的方式。集成吊顶展览会聚集来自世界各国的参展商相互交流学习,同时,对于产业集群的各企业来说,是品牌展示的机会,也能借此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其国内、国际知名度。
4、产学研结合促发展
目前,我国涉及集成吊顶类、设计类专业较多的高等院校,为集成吊顶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有些院校与企业合作,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设计,并成功将产品推向市场。这是院校与集成吊顶企业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举措。产业集群要发挥自身的杠杆效应,通过政府出面组织政府官员、高校教授、专家学者参与论坛、研讨会,促进产学研三方交流。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使产业集群内获得更多的科技成果、设计成果、经济活动、资本流动。
5、建设集群区域公共平台
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以点带面,促进集成吊顶产业集群区域共同发展。建立或鼓励社会力量建立与集成吊顶产业集群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支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工作的开展,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推广、信息咨询、质量检测、员工培训等服务。通过集成吊顶产业平台的建设,推动集成吊顶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健康发展。
6、产业集群内资源整合,形成配套
我国集成吊顶企业以中小规模为主,产品品类多,基本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的需求。但是,同时存在产品同质化,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配套供应市场的新格局,健全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地方集成吊顶协会的服务职能,推动企业间分工协作,促进产区内的分工合作,杜绝恶性竞争,优化产业结构。
7、加强新兴产业园建设
在全国各地建立开发区过程中,许多集成吊顶产业园区建成。这些集成吊顶新兴产业园区是集成吊顶行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产区相比有很大优势。企业集中,厂房及设备都比较先进,工业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增加了中国集成吊顶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行业实力。但是,由于建立时间短,人为因素多,缺少自然集聚的优势等因素,产业链和配套供应不够完善,需要培育配套企业入园,培养相关管理和技术人才。建设产品定位准确、配套更为合理的产区,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未来中国集成吊顶工业的生产、销售主体,会逐步过渡到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这是一个发展趋势。